独家对话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欢迎韩寒来起诉我

2014年08月19日18:55     第45期      我有话说(0人参与)

  作为公众人物,韩寒从来不缺口水。

  在风风火火的 “代笔”质疑之后,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再次发难。8月19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肖鹰猛烈批评韩寒是“文坛最大丑闻”,说他最新的电影《后会无期》“充斥着仿袭”、“猥琐耍酷”。对于这篇文章,有人认为肖鹰骂得很过瘾,有人的评价则是“用大鸣大放大字报的老套路来批斗一个人”。就连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也刊发评论与母报“打擂台”:不要用大字报的方式来倒韩。

  如今,《后会无期》的票房超过6个亿。但在肖鹰看来,这是“恶俗的代表”,是一部“十足的烂片”。他还透露,这篇稿件系主动向中青报投稿,无人授意。

新浪网:

为什么写这个文章?

肖鹰:

有三个前提:一是,今年暑假,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3》和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相继上映,但成了媒体和一些专家重点吹捧的对象,我认为,这两部电影是小丑当家,烂片走红的姿态,代表中国近两年来电影的倒退和,严重颓废的象征,我非常关注,但是坚持批评意见。

二是,2012年在网络产生的质疑韩寒作品代笔的这场运动中,我先是旁观,后来深度参与了质疑。其间认识到,原来人们认为“天才少年作假韩寒“和”意见领袖”实际是虚假的,是经过文学界、媒体、出版商联合打造和包装的形象。

三是十八大以后,中央倡导反腐,韩寒造假背后应该是一种文坛反腐,但这场质疑最后是不了了之。韩寒作品代笔是应该给中国社会一个交代的,中国文坛对“韩寒神话”的造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得出韩寒现象是当代中国文坛最大的丑闻的这个结论。

新浪网:

作为著名美学教授,你的很多学术著作比较平和,这个文章中,有人认为你过于尖锐,这和你是不是学术风格比较统一?对此你有何看法?

肖鹰:

尖锐与否,要看是否符合基本事实,还是超越了事实。我承认我我的文章很尖锐,但是不过激。过激是一种非理性的表达,我的言辞是一种理想有力的表达方式。作为学者,习惯一定的语言风格,但是对于什么样的事件,文风上是有一定选择的。此文不同的是,建立在学术探讨的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批评或者时评,我们对韩寒的电影的认知,和韩寒对社会影响的认知,对“韩寒现象”是不能回避的。

新浪网:

你对影片《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这类作品,是以什么心态来观看影片?

肖鹰:

作为一个文化研究者的心态来观看影片。关于《小时代3》,我在上一篇中国青年报发表,这两部作品的品位都是归于低俗的。《小时代3》是恶俗的代表,充满了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后会无期》则是一种猥琐,对于功名利禄的贪婪是隐藏在一种装模作样的所谓“青春叛逆”,青春孤独的表象之下的。文章里面已经谈的比较清楚。

新浪网:

你在文中说到,利益集团将韩寒紧紧包裹,联手抵制将其撕破伪装、曝光真身的质疑。这个偶像的继续存在成为无视社会公义的文化商人及其利益关联者恶意敛财的文化幌子。有人认为你的说法证据不充分。

肖鹰:

在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不是一篇调查报道,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评论,三千字的文章,没有篇幅罗列太多证据。作为一个学者,在国内的方舟子和海外芝加哥大学赵鼎新对韩寒作品及相应问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我在2012年对韩寒做了研究,一篇名为《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的长文之中系统地梳理,学术地辨析和认定。我从掌握的资料以及推理判断,我认定韩寒的作品是被人代笔的。

新浪网:

你曾经挺过韩寒,后来变成倒韩寒,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转变?

肖鹰:

早在2009年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我说郭敬明抄袭了别人的小说,是一个抄手,韩寒是一位不错的批评家。但是他的一些文章还可以,一些文章不行。当我看到韩寒写上海静安大火的文章后,就不再看他文章了,对他完全放弃。

新浪网:

为什么?

肖鹰:

看后认为很无聊,是一篇很虚伪的作品,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和隔岸观火的姿态。

新浪网:

写这种批评文章可能会引起官司,你是不是有心理准备?

肖鹰:

我欢迎起诉,韩寒也说过要起诉其他人。作为法治社会,进入法律程序比较合适,而对他代笔造假的质疑,公权早就应该介入调查。

分享到: